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书楼小说]
https://www.shulou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虽说两派官员正因为高务实的事大打口水仗,通政司收奏疏收到手软,但下面打归下面打,上层或者说顶层的大佬们见了面,相互之间倒是没有多大的火气,都是笑眯眯地打着招呼。
这倒不是几位阁老涵养特别到位,而是这件事虽说跟高务实这位特殊人物有关,但也正因为特殊,实际上几位阁老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现在皇上根本不可能因为这点破事处理高务实。
先前漠南之战的大功都还没赏呢,现在又帮皇上一举逼得李太后交还大权,这样的功劳不管放在哪朝哪代都少不了要重赏,怎么可能因为这点事挨罚?
心学一派之所以这次不能不出来闹这一波,也无非是保个气势,毕竟心学一派目前在民间和士林,相比于实学仍然是占据明显优势的,只是这十多年来在朝堂高层斗不过罢了。
但倘若这次高务实指使锦衣卫抓人抓到他们头上,他们仍然无动于衷的话,此消彼长之下就有可能出现由上到下的实力变化,久而久之,甚至可能导致逆转,这当然不是心学一派的官员所乐见的。
张四维等人当然也同样了解这一点,所以双方看似口水仗打得激烈,其实对于顶层大佬们来说,无非是相互演戏,根本没有到真正决胜负的时刻,而如今既然朝廷有事,那演戏这茬就不妨趁势停了,反正都有台阶可下。
如果说这一波互演到底有什么收获,那就是再一次证明皇上对高务实的宠信,可能……至少跟当年先帝与高拱之间差不多,想拆散恐怕不太现实。
既然如此,动他还不如找机会动张四维呢,毕竟他高务实要入阁,怎么看也还远。
几位阁老都到了,张四维摆手请他们都坐下,然后环顾了一眼,不疾不徐地问道:“今日请诸公前来所为何事,想必诸公都已经了解……”
他微微一顿,面现忧色:“漠南之战所去不远,本以为图们经此一败,不说一蹶不振,至少也要安分十年,谁知此獠竟然大破常规,反而变本加厉起来,先劫蓟镇辎重,再破镇西铁岭,俨然大患依旧……未知诸公对此,各有何高论?”
张四维以下,申时行、许国、余有丁、潘晟四人互相对视一眼,都不忙着说话。
文臣就是这个破派头,讲究什么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张四维自己也是文臣,当然也知道这几位的心思,不由微微一笑,目光转向申时行:“瑶泉可有良策教我?”
申时行温和一笑:“元辅,图们此举虽然颇出意料之外,然则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他这般作为,无非是以攻代守,以期挽回声誉,稳定内部罢了。非要说起来,我倒觉得他接下去不会再有什么主动出击了,我大明只需镇之以静,观其自败即可。”
“哦?”张四维眼珠一转就猜到申时行这么说的用意了,笑了笑道:“不见得吧,就算深入辽东这种事,或许只要提醒李成梁注意就能避免再次出现,但图们只要不断地袭扰戚继光的后路,至少这大宁城可就守不下去了,而袭扰这数百里的补给线,对图们而言可谓轻而易举。”
这个问题确实如张四维所言,相当之棘手,因为造成这一情况的根源,在于当年大宁都司的整体内迁。
永乐元年,大宁都司内迁保定,使得兀良哈部得以有机会占据大宁原址,导致辽东、宣府无法联络,也让燕京以北、西、东三边防卫出现漏洞。这仅仅是大明北边防务衰退的开始,这种内迁危机是一种持续的连锁反应。
首先是大明其他北部屯卫的内迁废弃。同在永乐元年,朱棣以东胜卫孤远难守为由,分调左、右卫所于卢龙、遵化,东胜卫遂遭废弃,再无经营可言。开平卫同样亦是如此,永乐初开始内迁,到宣德五年,因蒙古犯边,永宁卫守将弃逃宣府,宣德帝朱瞻基派薛禄筑永宁卫五堡,以便守御,但因开平、赤城破败,无法供给永宁卫,只好将开平卫南徙于独石堡,这就等于放弃漠南蒙古的经营,使得燕京城时刻暴露于蒙古势力的威胁之下。
相对比洪武时期,永乐、宣德年间,其前线从空间上就后退了三百多里,从而导致了明朝国防上的缺陷性。
正统朝以后,宣府、大同,成为最前线的军事要塞,外长城成为第一防线,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宣府军士无法挡下蒙古骑兵,蒙古骑兵便可从居庸关长驱直入。
同样,在燕京以西的地区,本可依赖大同镇,但自兴和守御千户所与开平卫内移后,大同镇失去了东北方的屏障,再加上东胜卫内移后,大同的西北方出现漏洞。在东北、西北屏障皆失之下,大同如同孤城。
不过幸好,经过高拱主持的俺答封贡,和此次高务实的漠南大战,正面土默特部的宣大一线,算是彻底解除了威胁。
然而高拱的“西怀东制”战略,至此也还只是完成了一半,蓟辽这边的麻烦还远远谈不上解决。
早前永乐时期,在那种主动收缩防线局面下,朱棣为了再度羁縻兀良哈部,先采取怀柔的方法,遣使招抚,当时倒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对于兀良哈三卫各部来说,为了获得大宁地区的驻牧权,其时叛时附,并同蒙古阿速特部的阿鲁台经常联兵进攻明朝。
朱棣在攻打阿鲁台时,曾率军队打击支持阿鲁台的兀良哈三卫,兀良哈部虽受到一些伤亡,但并没有完全被消灭,只能说被明军暂时压制住了。
而且前文也曾说过,朱棣一生中的数次北伐,虽然声势浩大,但与洪武时期相比,既没有擒获鞑靼、瓦剌各部的核心领导人物,也没有从战略上将蒙古各部击败。
而当朱棣死后,大明就停止了对北方的远征,蒙古各部得到休养的机会,逐渐南下入侵。洪熙年间,曾有大臣建议将东胜、高山等十卫所迁回故地,修堡屯兵,可惜朱高炽只有老成之相,并无安边拓疆之大志,未予采纳。
好在这个时期的兀良哈虽然偶有犯边,但仍对大明称臣纳贡。
到了宣德、正统年间,兀良哈三卫大举南迁,其主体部分已逐渐由原驻牧地迁至接近经济、文化较发达的辽东汉族地区的辽河流域,并逐渐南迁至长城脚下,不时骚扰,让大明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宣德初,兀良哈部南下的节奏已经到了能在蓟州镇附近的滦河河畔放马游牧了,但宣德皇帝采取守成之治,不愿开战,只是一味地告诫,并设置了万全都司,提高宣府的防御力,弥补开平卫内徙至后独石堡的缺口。
在宣宗末年和英宗初年,大明边防松驰,御警薄弱。兀良哈三卫从西拉木伦河到辽河流域全面展开攻势,向南推进。
“土木之变”后,大明更是畏首畏尾,基本不再采远征策略,要么是采取抚绥策略,让兀良哈三卫得以游移于潢水、大宁一带,再就是自己只能在蓟州、密云后卫、隆庆卫、开平卫等地派驻重兵,以防兀良哈三卫叛乱。
此时的长城以北,完全成了人家的草场。而如今,为了配合高务实的漠南大战,戚继光出兵占据了几百里之外的大宁城,然而这大宁城却是个孤城,也不像土默特那边一样开始了种植农业,根本就是无根漂萍,只能依赖蓟辽方面提供物资支持才能守住。
但这大宁城既然离长城这么远,蒙古骑兵攻坚不行,劫掠一下辎重队难道还不行了?所以张四维这一说,就把申时行的所谓“镇之以静即可”彻底驳回了。
感谢书友“talin”的月票支持,谢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